全文下载链接(充值:元) 如何充值?
图4.1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4.1.2.1 由于该模具主流道较长,定位圈设计成分体式较易,其定位圈的结构尺寸如图4.2。 主流道衬套及定位圈的固定形式如图4.3所示。 图4.2 定位圈的形式 图4.3 主流道衬套及定位圈的固定形式 4.2 冷料穴的设计 4.2.1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开模时应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,所以冷料穴直径应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。由于该塑件形状复杂,要求较高,所以采用多点进浇,模具在第一次分型时是浇点被拉料杆拉断,限位杆达限位的作用,在第二次分型时脱料板将凝料脱下,该模具采用底部无杆的圆环槽冷料穴,如图4.4所示。
图4.4主流道冷料穴 其中d为主流道大端直径,该模具取d+2=6.3mm,冷料穴深度为3/4d=4.2mm。冷料穴穴大端直径取6.3+1=7.3 4.2.2 分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当分流道较长时,可将分流道端部沿料流前进的方向延长作为分流道冷料穴,以存储前锋冷料。 4.3 分流道的设计 4.3.1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,引诱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,但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:一是排列要紧凑、缩小模具板面尺寸;二是流程尽量短、锁模力力求平衡。该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,具有对称性。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如图4.4所示。 图4.4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4.3.2 分流道的长度 分流道尽量的短,且少弯折。该模具分流道的长度计算如下。 (1)半圆分流道单向长度为 (2)分流道总长度为 4.3.3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,分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。由于PAA66的流动性极好,选择半圆形分流道,为了便于在浇道板上加工,其直径为5mm 4.3.4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,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理想,因此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Ra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 ,这样表面梢不光滑,有助增大塑料熔体的外层流动阻力。避免熔流表面滑移,使中心层具有较高是剪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/12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