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文下载链接(充值:元) 如何充值?
5 结论 从上述设计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:由于该机线路长,运量较大,并存在多个变坡段,既又下坡、水平段、又有上坡段,实际运行工况较复杂。在重点讨论最大电动状态、最大发电状态下输送机特性时,驱动滚筒出力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。虽是下运输送机,但其电动工况下滚筒的受力情况极差,如按发电时的受力计算,则不能满足摩擦条件,这意味着电动状态下输送机要打滑。为兼顾二者,则要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,如增大拉紧力,这将导致输送带等级增高,使投资费用大大提高。若仍按满载时计算,可能会给现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这也是此类输送机设计中容易出问题的原因。反之,该种输送机的工况应属不利工况,除非生产现场条件无法改变,建议尽量不要将输送机线路布置成类似形式。 由于该机的特殊工况,同时可控制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。同时对长距离、大运量输送机工作在电动状态下普通型软起动装置无法满足要求,必须设置可控软起动装置,否则将会使起车加速度过大,造成输送带断带等事故,同时对各组成部分造成较大的冲击。 本设计的优点是根据实际例子,设计出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的输送机,主要突出在变坡设计上,通过不同的实际地形,设计出适合生产需要的变坡。 但是本文在自动化和安全细节上的考虑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,需要在以后的是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。 致 谢 本文是在赵丽琴老师指导下完成的,在论文期间,导师在论文研究方面和设计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,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;尤其是导师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,惜时如金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本人,使学生受益匪浅。在此表示衷心感谢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。 同时也感谢所有关心、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、老师、同学、同事和朋友。由于本人水平有限、时间的仓促,论文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,恳请各位专家、教授批评、指正,再次表示感谢。
参 考 文 献 [1] 赵玉文,李云海.带式输送机的现状线装与发展趋势.煤矿机械,2004年第4期:1~3 [2] 于学谦.矿山运输机械,徐州: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,1989年 [3] 陈泽宏.矿山运输机械,北京:煤炭工业出版社,1982年 [4] 王海宁
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12/13/13